本网讯(法学院 供稿)3月25日下午,法学院在1216教室成功举办了法律人大讲堂第五十二讲,本次邀请的实务导师是长春市二道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巴卓法官,报告题目是“刑事审判中的前沿问题”。
巴卓法官首先通过翔实的数据与真实的案例,为同学们再现了基层法院刑事审判的基本情况。他介绍了刑事审判从受案到结案的基本流程,对每一个环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帮助同学们了解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如何在个案中得以实现。接下来,巴卓法官介绍了作为一名合格的法官应当具备哪些素质。扎实的理论功底、娴熟的审判技能、执着的执业忠诚、现代的司法观念都是不可或缺的,并鼓励同学们在这些方面不断锤炼自己。最后,巴卓法官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为实现刑事审判公正与公开所做的各项改革。巴卓法官为同学们介绍了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指出以审判为中心确保了审判程序的合法化、正当化,对于防范冤假错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还为同学们介绍了阳光司法机制,指出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已在全国法院全面建成,建议同学们利用这些资源扩大知识面。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提升了学习了兴趣。
法学院王喆副教授对本次报告会做了总结。她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人民法院进行了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两高三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庭前会议、排除非法证据、法庭调查“三项规程”等一系列制度密集出台,筑牢了防范冤假错案的制度基础和程序防线。法学院的学生不仅要将眼光放在书斋里,还应当关注我国的司法实践、吸纳司法改革的各项成果,为未来的法律职业生涯做出更加充分的准备。(审核人 仇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