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供稿)3月31日,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邀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国际贸易问题》主编吕越教授作“青年学者如何更好地开展学术研究经验分享”线上主题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关嘉麟主持。
吕越结合自身学术成长经历,以全球价值链治理、“一带一路”倡议效应、数字经济转型、绿色发展路径、跨国公司战略及贸易网络方法在创新研究中的应用六大前沿领域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了如何通过拓展研究维度与深化理论探索,构建循序渐进、体系完善的学术研究框架。吕越强调,学术研究需持之以恒,学者应明确自身定位,以学术热忱为动力,通过培养严谨治学精神、高效执行力、敏锐学术洞察力及坚韧科研意志,形成核心竞争力,推动学术道路行稳致远。此外,她将学术能力培养体系归纳为选题构思、技术运用、论文写作与学术报告四大核心维度,并结合实例详细阐释了研究创新的四个方向——选题创新、理论创新、数据创新与技术创新。
关嘉麟表示,本次报告是学院学术交流品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吕越教授的报告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为学院师生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将进一步助力青年学者成长与学科建设,也为学院科研创新与内涵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学院全体专任教师及研究生参会。(审核人 关嘉麟)

报告嘉宾简介
吕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执行院长,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科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国际贸易问题》主编、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青年论坛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数字经济、“一带一路”倡议及人工智能等。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全球价值链研究专著两部。研究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等10余项学术奖励,多项成果获中央领导批示及国家部委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