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简介:
陈梦根,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金融统计系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3项)、《统计研究》杂志编委、《调研世界》杂志编委、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统计与精算》编委会编委、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理事等职,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等奖励。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金融统计、国际比较和宏观经济分析,先后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统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经济学动态》《经济管理》以及The World Econom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ing Markets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主编《中国统计发展报告》,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统计局重大统计专项等课题40余项。
报告摘要:
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途径,而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能够助力关键性颠覆性技术实现突破,从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本文对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水平进行量化分析,从时间演变和空间分布两个角度深入剖析其特征,以揭示新质生产力的增长模式、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状况,由此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存在时间上发展不充分和空间上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数字经济能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且其影响效应在不同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环境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企业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来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本文为更好地理解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特征事实、更全面地评价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奠定了理论和实证基础,也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