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科研处 供稿)9月30日,学校召开2025年国家“两金”项目申报总结会暨2026年申报工作启动会。校党委书记张炳辉,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马秀颖,校党委副书记李良出席会议。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史本叶,各教学单位院长(主任)、科研副院长(副主任),各独立建制科研平台主任、副主任,近五年引进高层次人才、校级重点项目负责人及新入职博士及拟申报2026年国家“两金”项目人员参加会议。副校长祝国平主持会议。

马秀颖以“总结成效、正视差距、明确方向”为主线,强调国家“两金”项目对学校高质量发展、学科建设和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称其既是学校的“金名片”、学科的“硬支撑”、又是教师的“加速器”,必须全力攻坚。她肯定了我校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上的突破,也直面与同层次财经院校的差距。她强调,此次会议是动员与赋能,不是评价与施压,鼓励教师敢于尝试、不惧失败,并提出四项举措:一是强化制度引导,增强科研人员的成就感;二是推进全过程辅导,提升申报质量;三是把科研管理转为“科研合伙人”,提供全链条服务;四是营造宽容创新氛围,鼓励探索与容错。

祝国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一是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书记、校长同台部署,释放出“能攻坚、必突破”信号,推动科研水平整体提升;二是以目标导向牵引创新,统筹多领域、多部门协同、实行全流程激励,将“个人课题”升级为“共同任务”;三是举全校之力打好总体战,统筹资源做到学校-学院-教师梯队同频共振,打造“人人想申报、层层能托举”的良性生态。他希望,各单位把国家“两金”项目培育列为年度重点,完成各阶段辅导;全体科研人员要自觉对标、融入学术共同体,合力实现2026年项目量质双升。

科研处处长曹忠威以“看清位次、找准差距、精准培育”为主线,从三个方面对学校的国家“两金”项目申报工作作了全面汇报。首先梳理我校近十年的“两金”立项情况,指出与同类院校的差距;接着聚焦2025年国社科立项数据,分析不同类别项目的竞争格局并提出不同学科的选题建议;最后解读了学校2026年度国家“两金”项目“校院协同”培育方案。

专题培训环节,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史本叶教授作《国家“两金”项目申报的选题策略与前期准备》报告,系统解析了如何锚定国家战略需求、整合资源做好前期储备及规避常见申报误区。他提出“三战三视”方略、“四原则、四角度、四方法”选题策略、“报前沿、报特色、报基础、报交叉、报专项”五大主攻方向及“三年三备、一年三备”的准备路径。报告将政策导向与实战案例贯通,兼具理论高度与操作性,为我校教师提供了可直接应用的方法论,有效增强了申报信心与攻坚动力,助力提升科研水平。

参会教师纷纷表示,本次会议主题鲜明、内容充实、指导性强,不仅为国家“两金”项目申报指明了方向,还系统传授了选题策略,大家深受启发、收获颇丰。
初审:曹忠威
复审:李元元
终审:李栋栋